我们常说“有需求,就有市场”。百姓选择“黑车”无非是“黑车”给出行带来了便利,而这恰恰说明所在区域的公交、出租已不能满足百姓出行需求,需要运输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,让百姓享受更快捷、更安全、更舒心的服务。 $ l* z' l2 j/ A8 g8 P! [0 Y' |( s ^% K8 S7 I
同时,治理“黑车”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,并不是某个部门“单打独斗”就能完成的,需要政府主导,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,强化综合治理,社会力量共同参与,以解决运政执法力量单薄、执法手段单一、执法效果不明显等问题。6 m' M; ], d* i* C9 i
3 @& T3 [ Q, b2 m9 _1 F6 n* W. T
再次,有必要改变现有“游戏规则”。在现行制度下,政府部门通过发放营运证对出租车市场加以管理。这一手段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,保障了出租车服务质量,但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座城市几大出租车公司垄断的现状,出租车市场供需矛盾日益严重,加剧了百姓“出行难”,为“黑车”提供了空间。- G( E' b8 p/ X
; `4 T% X$ b" P7 u
在大力倡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今天,如何让出租车行业这个垄断业态的“老大难”和运营证说“再见”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。但不管怎样,只有积极探索多元的公共交通新业态,降低准入门槛、放松数量限制,充分发挥市场在运输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,才有望真正建立起自由、公平的市场化体系,也才有可能进一步压缩“黑车”的生存空间。* `. A; ?( v) x0 Q m: k